【明慧网二零零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国自古有神州之称,中国的文化是神传给人的,所以历史上从天子至臣民,一直以信仰为本,道德为尊,把敬天敬神、修身明德看作是最重要的。圣贤经书能令人修养身心,恭敬并遵循圣贤之理,是可获得功德福报的。如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弘文馆学士萧德言,博通经史,尤精《左氏春秋》,修养高深。他每当打开“五经”等书阅读或讲授时,必先沐浴更衣,衣冠整洁,严肃恭敬的正襟危坐,年纪愈大,越勤勉,越恭敬。别人劝他说:“老人家,年纪大了,何必这样自己劳苦自己呢?”萧德言回答说:“经书是先圣流传下来的言教,面对先圣宝贵的言教,怎么可以惧怕劳苦呢?”
后来唐太宗闻知,赏识萧德言如此恭敬慎重的美德,便下诏书,命萧德言以经书教诲开导晋王,并封他为武阳县侯。萧德言终身荣贵,安享天年,直至九十七岁高龄去世,谥号为博。
佛家经书能使人开智开慧,教导人改过自新,弃恶从善,更使人能获得无量功德。面对佛经,首先应有感恩之心,双手清洁,桌案清净,内心要虔诚敬仰,就如同面见佛神一样。但是如果放肆不敬,毫无畏忌,任意起轻慢心,以及固执自己的浅见,随便加以毁谤的话,那就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了。有一分恭敬就能消一分罪业,增长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能消十分罪业,增长十分福慧。
例如隋朝时,扬州有一位和尚每日诵佛经,同时在岐山有一位沙弥,也每日诵佛经。有一天两人突然同时死去,神识来到冥府,冥王迎请沙弥上金座,非常恭敬相待;迎请和尚上银座,待他却简略疏忽,和尚心中非常惭愧。不久两人都清醒过来。和尚就到岐山拜访沙弥,询问原由,沙弥说:“我每次诵经时,必定穿着洁净衣服,点烧好香,恭敬诵读。”和尚说:“我罪过太深了,诵经时常威仪不整,身口不净,太不恭敬了!惭愧!惭愧!”
再如有一位读书人叫高天佑,和两位同学到江宁去应考。考完试后,听说鸡鸣山守源禅师道行高深,于是一同前往拜访叩问。禅师说:“你们两位都当考中,但是高君不能中试,因为误用了经书作枕头。”高君仔细想想,原来行李小箱内有经书,睡觉时,用箱子当作枕头,未将经书请出。到了放榜时,果然应验。
又据记载:一位姓沈的年轻读书人,自恃才学。他在萧寺读书时,见到六祖坛经,就拿朱笔随意涂抹坛经文义,回家之后不久暴毙。他托梦给他父亲说,因为他涂抹佛经,所以现在被罚进地狱。身上带着燃火的枷,苦楚难忍。因此他请父亲到萧寺他读书的地方,找出那本佛经,把涂抹的痕迹洗掉,他才能脱离苦海。他的父亲悲痛不已,就赶紧入寺搜寻,果然见到原本,就急忙洗去涂抹的旧痕迹,并发愿从新刻印一部流通,以为亡儿忏罪。
古来一些人才华出众,甚至功业彪炳,由于不知修心敬神,终其一生,还是随业流转,不得自主。因此人生在世,能恪尽个人职分之外,还应修心向善,因为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的真正目地。今天,法轮大法在世上洪传,这是宇宙的根本大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按照“真、善、忍”的道德理念去做,珍惜大法,善待大法书,正心诚意,要懂的“恭敬获福,不敬获罪”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