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二零零七年三月五日】清朝时,金陵有个老人叫陈石渠,他是个秀才,为人端正,言行谨慎,家中十分贫寒,以教书为生,数十年来积攒了二百金。嘉庆甲戌年当地饥荒非常严重,一斗米就卖到了一千余钱,那些贫苦百姓哪能买得起。陈石渠于是拿出自己积攒的二百金,对他的几个儿子说:“这是我数十年来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本来想要分给你们,但今年闹饥荒,米价暴涨,眼看贫苦乡民生活困难,我心中实在不忍,想将这些钱拿出来买些米便宜卖给他们。如果你们认为此事可行就这样办,如果不愿意就算了。”
几个儿子都很善良,他们都愿意遵从父亲的愿望。这样便将积攒的所有钱都拿出来买成了米,然后以很低的价格在家门口卖,陈石渠让儿子们亲自在外面照应,只卖给那些确实贫苦困顿之人。儿子们听从父亲的吩咐,尽力在外面卖米,直到没有钱了才停止。很多人因为得到了他们的救济而活命。
陈石渠本是一介贫民,目睹他人有难时,居然能够拿出一生的微薄积蓄来救助,这善心善行实在令人钦佩。对于陈石渠一家人的善举,上天很快赐予他们福报。儿子陈维屏癸酉年领乡荐,陈维垣登贤书,己卯年两兄弟同榜成进士,孙辈们也呈方兴未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