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1/7/28/一次流血、止血过程的所思所想-244579p.html
【字号】  
一次流血、止血过程的所思所想
文/大陆大法弟子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二零零九年七月下旬的一天,我一个人在家里拆除厨房已损坏的下水胶管时,由于用力过猛,眼角一下子撞在灶台的边缘上。因为很痛,不由得用手一摸,一下子涌出了很多血。我赶紧跑到洗手间,用毛巾蘸上冷水捂住眼角。我躺在床上,手捂着湿毛巾,本想一会儿就可能止住血了。没想到由于眼角撞的口子比较长,一下子毛巾就红了一大片,血仍在不停的流着,流的满脸都是。我几次到洗手间,不断的洗毛巾、洗脸,捂住躺下,循环的这样做着。然而血并没止住,越流越厉害。

怎么办?此时我想到了师父,我知道大法是超常的。于是我坐起来,双手合十,敬请师父帮我把血止住。可是没有反应,血仍在流着,怎么回事?我想到平时常人有难时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就会产生奇迹的,我也不停的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可是还是没有反应。不仅没反应,血管好象跳动起来,血流的更多了。心想,怎么办?这样一直流下去,是什么结果呢?我想这时开门跑出去,请周围邻居帮忙,常人一看一定会吓一跳,会喊救护车或出租车来送我上医院。这是考验我心性的时刻。我想,是靠常人帮忙还是信大法的力量?我是相信大法,但是,为什么现在不起作用呢?一定是我自己心性上有什么问题!我应该向内找自己。

我躺着,捂着毛巾,赶紧向内找,找自己的原因。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许许多多的问题。突然,我悟到了自己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不尊敬师父。由于天气酷热(气温摄氏三十七度左右),我在屋内只穿了一条短裤,上身打着赤膊(我是男士)。我求师父帮忙,可是却是打着赤膊求师父,这是一种不尊敬师父的表现。不敬师不敬法,当然就不起作用。

我赶紧起来,穿好衣服,扣好扣子,双手合十,恭恭敬敬的敬请师父帮助,帮我把眼角的血止住。霎时间,我感觉我眼角的血管不跳了,血不流了,止住了!我赶紧跑到洗手间,又用毛巾从新洗了脸,脸上的血没有了,眼角的血真的止住了!我庆幸自己这一次是由于坚信大法的力量而止住了血,而不是依靠常人的方法。

过了三天,当我跟朋友谈起我眼角曾受过伤,他们说你不讲我们一点也看不出来,愈合的非常好。

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敬师敬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古典小说和电影电视的影响,画面上通常都是练功人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尽管酷热难耐,练功人(男子)都赤膊着上身,勤奋练功,尽管汗流浃背,仍坚持不懈。男子天热赤膊,已经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常见现象,练功这样,体育运动员训练也如此,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现在我才体会到,修炼是非常严肃的,是远远超出常人这一标准要求的。特别是大法修炼,是不允许打着赤膊炼功的。打赤膊炼功,这是一种不敬师不敬法的表现。

我记的明慧网上一位开了天目的同修写的文章中讲,先前由于不知,他也是穿的非常随便的炼功,师父的脸色就非常严肃。当他明白过来后,穿戴整齐的炼功,师父就微笑的看着他。

学法也是如此。历史上佛教徒听师父讲法,都要先沐浴更衣,表示对佛法的尊敬。而今天我们所学的法轮大法,是全宇宙的根本大法,作为弟子,就更应该恭恭敬敬的学。现在许多同修学法时都能穿戴整齐,有的恭恭敬敬的盘着双腿(不能双盘的单盘)学,有的恭恭敬敬的坐着学,甚至有的恭恭敬敬的跪着学,这才是敬师敬法的学法态度。如果我们不能恭恭敬敬的学法,大法怎么展现更高的法理?

另外,有学员说学法只学《转法轮》,我觉的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师父公开发表的经文、讲法我们应该全部都学,这样才能使我们对大法有更深的理解,更加认识到师父、大法的无比伟大、无比神圣,才能明白宇宙大穹为什么是师父来正法,才能更坚定的信师信法。

历史上,众大臣上朝要见天子,都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而今,我们面对的是全宇宙最伟大的最高觉者,最神圣的大法师父,又直接的救度着我们,更应该恭恭敬敬。

最近,学习了师父的新经文《什么叫助师正法》,我体会到:学员不能坚定的信师信法,就会影响其敬师敬法;而不敬师敬法,又会影响其信师信法。当我们不敬师敬法,有什么事情求师父帮忙时,即使师父想帮你,旧势力的神也会出面阻挡,这时候,师父的法身就不好办。当我们有什么事情,用人心执著心求师父帮助,往往不起作用,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向内找,找出自己这方面的问题,去掉人心、执著心,局面就会改观,神迹就会出现。

学习师尊的《什么叫助师正法》时,我想到有些学员可能也有我先前类似情况,故写出来,希望对有些同修能起一点提醒和帮助的作用。

不妥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发稿:2011年07月28日  更新:2011年07月28日 17:41:01

意见建议请寄 feedback@minghui.org
明慧网版权所有 © 1999-2011 MINGHUI.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