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9/8/31/207509p.html
【字号】  
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决赛水平高超(图)

【明慧网二零零九年八月三十一日】(明慧记者采菊美国纽约报导)由新唐人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的决赛于二零零九年八月三十日,在纽约曼哈顿考夫曼中心莫肯音乐厅(Merkin Concert Hall,Kaufman Center)圆满落下帷幕。

决赛从上午十点开始,进入决赛的八位选手,每人演奏两首乐曲:帕格尼尼的随想曲、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选手的全情投入和高水平发挥,令观众感动、惊喜。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美国德州十六岁的周颖脱颖而出,摘下金冠,来自台湾的林品任夺得银奖。

大赛评委之一陈汝棠表示,这次参赛选手水平都非常高,不仅技术高,而且对曲目内涵的理解和诠释都很有深度,他们把要表达的东西都溶入到音乐中,使得演奏出来的东西能感动人。

陈汝棠说,这次比赛的指定曲目都是中、西方的代表作品:“这么多年轻的华人高手在此展现小提琴艺术,尤其是展现中西方的传统艺术,所以我真为他们高兴。”

大赛评委主席林家绮说:“这个大赛的宗旨是弘扬正统的古典音乐,同时让世界上的华人小提琴家能展现他们的才华。”


第二届“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圆满落幕,所有获奖者大赛主办方合影。


大赛金奖得主周颖在决赛中演奏


大赛银奖得主林品任在决赛中演奏


大赛铜奖得主Zhangtong Song在决赛中演奏

大赛汇聚华人艺术精英

参赛选手的水平之高得到了评委、小提琴大师、以及观众们的一致肯定。大赛评委陈汝棠说,这次参赛选手水平都非常高,不光是技术,而且他们对曲目内涵的理解和诠释都很有深度,他们把要表达的东西都溶入到音乐中,使得演奏出来的东西能感动人。

在大师班为参赛选手指点琴艺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戈蓝•迪克特若(Glenn Dicterow)惊讶于这些选手年纪轻轻,但水平非常高,“参赛选手的水平都非常非常的高。不只是技巧,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特性和所表达的感情。”

来自中国大陆从事教育多年的王女士在观看了比赛后表示,非常惊讶看到那么多年轻的华人小提琴高手。她认为每个参加决赛的选手都具有独自开演奏会的水平:“我觉得新唐人电视台的这个大赛是把散居在各地年轻的华人优秀人才,像吸铁石一样吸了出来。”

美国资深娱乐制作人西蒙.艾博包姆(Simon Applebaum)说:“我自一九八零年开始从事音乐、电视以及娱乐方面的工作。从事这行三十年,我从未看到过任何类似今天这样的比赛,不论是西班牙裔、非裔、南亚还是其他的民族,这是我所知道的全世界的第一个。为此,新唐人电视台应该得到肯定与赞扬。”

西蒙进一步表示:“选手们的技巧非常的高超,那是毫无疑问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这证明现在已经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新秀,也证明世界对这个比赛的浓厚兴趣。”

音乐教育工作者蔡蕙娟对选手们的出色表演赞不绝口:“非常非常精彩的演出,每一个的技巧都相当相当高超。音乐性也相当的好,非常感动。”

大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此次大赛特设著名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决赛曲目,评委陈汝棠说,“就是因为这是一首中国老百姓都喜欢的乐曲,带有江浙一带的越剧风格,是创作比较成功的。我们觉得,中国人应该演奏有中国风格的曲子,我们希望鼓励在海外长大的华人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评委林家绮表示,要演奏好这首曲目,选手就要去研究、去琢磨音乐背后的内涵。

选手们表示,新唐人将《梁祝》纳入参赛曲目非常好,这在国际比赛中还是首次,是将中国的经典艺术与传统文化向世界推广。

铜奖得主张云聪表示,有机会演奏《梁祝》是她前来参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中国音乐的国粹。她说,自己在中国五岁开始学琴,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演出,从未有机会拉《梁祝》这首曲子;但是,演奏这首曲子一直是她爸爸和自己的心愿。这次如愿以偿,她为此感动落泪。

优秀演奏奖得主蔡承翰表示:“我很喜欢《梁祝》,因为身为一名华人,我感到很荣耀。一首这么好的曲子、这么好的作品,更需要表演给所有的人听。”

来自曼哈顿上东区的夏皮罗夫妇是西方古典音乐与歌剧的爱好者,观看过无数次音乐演出。夏皮罗说:“我们非常惊讶,我们知道中国音乐的曲调跟西方的很不一样,比如《梁祝》里面有一些滑音,这些在西方乐曲里面是没有的,但是《梁祝》把中西方的都结合得很好,成为了一种中西合璧的音乐。我们觉得整个音乐非常美丽,简直太美丽了!”

这次大赛分为金奖、银奖、铜奖、及优秀演奏奖,以下获奖名单:

金奖:周颖
银奖:林品任
铜奖:Zhangtong Song,张云聪
优秀演奏奖:杨书成、凌显佑、林士凯、蔡承翰

成文:2009年08月31日  发稿:2009年08月31日  更新:2010年11月01日 12:24:50

意见建议请寄 feedback@minghui.org
明慧网版权所有 © 1999-2010 MINGHUI.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