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7/4/7/152266p.html


【神传文化】张廷玉抑子,让寒士高升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四月七日】张廷玉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其身居高位,却深明谦虚抑让之道,要求子女简朴重德,知足为诫。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经过乡试、会试之后,进入朝廷的殿试阶段。诸大臣阅卷后,把密封的试卷,呈给雍正帝亲自审阅定夺。雍正帝审阅第五份试卷时,读到“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使他精神为之一振,认为言辞恳切,“颇得古大臣之风”,便将此考生定为一甲中的第三名,即探花。后来雍正帝拆开密封试卷,才知道是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便立即派人告知张廷玉,让他高兴。

不料张廷玉立刻求见雍正帝,认为自己身为朝廷大臣,儿子还年轻,登上一甲三名,实为不妥。雍正帝说:“朕实出于至公,非因大臣之子,而有意提拔。”张廷玉再三恳辞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一次大考,个个都盼鼎甲。臣本人现居高位,而臣子又登一甲的第三名,占天下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请列二甲,已为荣幸。”

这里介绍一下清代的科举制度:殿试后按三甲取士,一甲只取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虽然选中的一、二、三甲,可以统称进士,但三者的待遇实有不同。中一甲者,可立即授官,成为翰林院的修撰或编修,这是未来高升的重要台阶。而二甲和三甲,则需选庶吉士,几年以后才会授官,并且只是任州县级的官。

张廷玉深知此中规则,但他认为儿子还年轻,不可过早飞黄腾达,应该加倍磨砺,积攒福德,这样才踏实可靠。

雍正帝以为张廷玉只是一般的谦让,便对他讲:“你家尽忠积德,有此优秀子弟,高中一甲,人所共服,当之无愧。”张廷玉原是坐着讲话的,他见雍正帝不愿接受自己的恳求,便扑通一下,跪到皇帝面前,再次恳求:“皇上至公。但臣家已备受恩荣,求皇上怜臣一片真心,愿让出一甲之荣,给予天下寒士。若君恩祖德,佑护臣子,给我儿留些福份,以为将来上进之资,更为美事。”雍正帝见张廷玉“陈奏之时,情词恳切之至”,不得不勉从其请,把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不久,在张榜公布的同时,雍正帝还为此事,颁旨表彰张廷玉代子谦让的美德,让天下读书人共知之。

张若霭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不断磨练,在学术上不断长进,后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时,都能尽职尽责,谦虚自处,颇有其父遗风。

“有权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忠厚传家久,谦慎继世长。”这些都是做人处世的金玉良言,也是传家教子的重要规范。张廷玉父子都懂得这些道理,并且自觉自愿的去身体力行。他们是真正的老实人,也是真正的聪明人。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7/4/17/84646p.html)

成文:2007年04月05日  发稿:2007年04月07日  更新:2007年04月06日 03:13:23


意见建议请寄 feedback@minghui.org
明慧网版权所有 © 1999-2007 MINGHUI.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