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6/6/2/129356p.html


我对提升文章质量的一些做法与看法


文/台湾大法弟子

【明慧网2006年6月2日】前几天与同修交流时,有一位同修表示我写的文章质量都还不错,因此希望我把自己的写作心得讲出来,供同修们参考。我想我的文章如果真的写得还不错,也是大法赋予的智慧才能做到的,所以我认为文章的质量往往与学法的状态息息相关:法学得好,文章可能就会写得又快又好;法学不好,也许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好作品来。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修在自己,功在师父”,馅饼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除了学好法之外,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还须有完善作品的态度才行。以下我把自己写文章的做法与想法大概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同修有所助益:

一、写作往往须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我很珍惜一天中能一个人安静写作的时间。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我经常利用晚上家人上床后或早上家人还没有起床前写文章,故而我一般都是晚睡、早起,然后再利用午休时补充一下睡眠。而炼功则是改在晚上的时间炼(这是个人的做法,并不鼓励同修这么做)。

二、我写作时,经常一次同时写好几篇文章。因为我认为同时写几篇文章,与写一篇字数相同的长篇文章的概念是一样的,有时甚至还容易一些(长篇文章往往要多考虑一些排列组合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五千字的文章一个礼拜可以完成的话,那么五篇一千字的文章应该五、六天就可以写好才对。个人以为,这种想法与做法不但可以增加写作的速度,而且当其中一篇文章接近完成时,往往还可以带动其他几篇文章也很快的完成。也就是说几篇文章同时写,不但不会互相干扰,还可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个人认为,好的文章往往是整理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因为我发现如果以写作文的方式:从头写到尾、从第一段写到最后一段的方式写作,作者的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文章本身所带动,如此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就没有那么完整,甚至还可能会偏离自己的原意。个人的具体做法是:如果是自己创作的文章,我就不加思索的把自己与这篇文章有关的想法统统写下来,然后再進行整理、增删、润饰的工作;写历史人物时,我会把该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都找出来,然后再去芜存菁,并逐渐的完成作品。以个人的经验来说,用这种方式写作,比较容易创作出高水平的文章。

四、当文章有了大概的雏形后,我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并非每次都从头开始改起。有的时候我会从后面,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倒过来改;有的时候则是从文章的中间开始修改、增删。我发现这种做法,比较不会有前面花很多的心思,后面草草了事的情况出现。实践证明,这样写出来的作品看起来比较严谨,也比较不会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五、我们有时为了要归正常人不好的观念,不知不觉的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文章中去。例如写历史人物时,稍不注意就会使文章看起来好象在刻意美化该历史人物的感觉,这样的话就不容易起到好效果。故而我们在写作时,遣词用字应该尽量保持理性、客观,才能使常人容易接受甚至产生共鸣。

六、写文章尽量不要“曲高”以免“和寡”。就象一位同修所说的,最好能像师父讲法一样:“用最浅白的语言,把很深的道理讲出来。”个人以为,如果文章中能适时加上一些小故事或轶事,就更能达到喜闻乐见的目地了。

七、为了保持头脑的清晰,我写作时都尽量不让自己的姿势过于舒服。例如坐在电脑桌前打字时,我常把一脚的脚跟压在另一脚的下面;有时则是站着写。毕竟写作时没有清醒的头脑是不行的。

八、个人发现,我们在大法媒体所发表的文章,严格来说有许多都是未完成的作品。俗语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好、坏文章有时就差在一“篑”而已,故建议同修文章要投稿前,再以严谨的眼光审核一遍。如此的话,也许只是内容再润饰一下或是段落、句子的位置再调整一下而已,整篇文章就“耳目一新”了。

九、好的想法往往稍纵即逝,而且不一定都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出现,因此建议同修随身携带纸、笔,把好的想法随时记录下来,让瞬间变成永恒。

以上是个人为了使文章写得又快又好的一些做法与看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文章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

但话又说回来,毕竟精神与物质是一性的,拥有再多的方法而精神跟不上,也是不行的。也就是说,文章的质量往往与作者的精神、愿望是一致的。就象师父所说:“不出洪微不罢休”(《洪吟(二) 难》),如果我们写作时都能有“量不达到又快又多,质不达到‘经典之作’不罢休”的愿望,相信我们的写作能力必定会有飞跃的提升与進步。

以上是个人的体悟,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慈悲指正。

成文:2006年05月31日  发稿:2006年06月02日  更新:2006年06月02日 00:38:43


意见建议请寄 feedback@minghui.org
明慧网版权所有 © 1999-2006 MINGHUI.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