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05/8/3/107527p.html |
【传统文化】养生先养德 |
【明慧网2005年8月3日】在历史长河中,各家有关养生长生的论述异彩斑斓,但几乎都有一共同点,那就是,重视道德修养被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放在养生的首要位置,看作是“养生之根”。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所言“仁者”,即道德高尚之人。“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欲上贪得无厌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唐代孙思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家。在《丹经内伏硫磺》一书中,记述他用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在一起,制成火药。孙思邈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 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百家学说;隋唐时曾推拒当官,唐太宗更亲自上山拜会。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大意是说,能保持心性善良的人,不容易生病,也不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侵害,所以道德修养才是养生的根本。而德行不好的人,即便服用金丹玉液也无法延长寿命。 |
成文:2005年08月01日 发稿:2005年08月03日 更新:2005年08月03日 12:16: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