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Banner
  • 按日浏览  
  • 订阅明慧  
  • 网站地图  
  • 下载中心  
  •  
     
  • 【神传文化】曾子杀猪
  • 【神传文化】广成子(图)
  • 【神传文化】农历新年一二三
  • 传神的汉字
  • 考古发现:16万年前古人与现代人相似
  • 前世今生:前生乱佛法,今世饥寒苦
  • 中国古籍中亵渎佛法者遭报的故事(下)
  • 中国古籍中亵渎佛法者遭报的故事(上)
  • 集异记:无知士卒渎圣迹 暴死暴亡遭报应
  • 谈古论今话“嫉妒”
  • 唐代山水派诗人与修炼的渊源关系
  • 大名鼎鼎的"Nero Burning Rom"软件背后
  • “快鸟”卫星锁定 “挪亚方舟”
  • 史海寻踪偶得(三):清心寡欲
  • 潭柘寺法师度恶虎的故事
  •  

    首页 > 天人之际 > 文史漫谈


    【神传文化】人之初,性本善
    —— 三字经选译


    文/陆南
     
      打印版本


    【明慧网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四日】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白话译解】人刚出生的时候,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长大过程中,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情况的差异,各人的习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生活习惯及个性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生活在孩子周围的人,都怀有仁义之心,安分守己,那孩子也会成长为知书达理、与人为善的人。如果孩子的四周都是寡廉鲜耻、不仁不义的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得不知廉耻,是非不分。

    这时如果还不施以适当的教育,孩子好的本性也会因为受到坏环境的影响,而使善良的本性逐渐被埋没,变得是非不分,甚至误入歧途。

    对于幼儿的教育,贵在专心一致,体谅宽容,持之以恒。凭一时的兴趣过份热心会让幼小的孩子觉得不知所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育,则无法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

    * * * * * * * * *

    为人父母者,自己建立了良好的教育思想,孩子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建立稳定良好的基本概念,从而按照这些好的概念,养成好的起居习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不浪费食物、爱惜物品,以及自己安静玩耍的习惯、好的语言习惯、尊重他人、关心体谅他人的习惯,等等。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一部分人的认识,人生下来就是善恶同在的。也就是说,婴儿一出生,就既有佛性,又有魔性;只是幼小的孩子还没有受环境的污染,所以相对来说是很纯真、善性更突出的。因此,父母亲教育孩子时,要处处留心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时进行,鼓励和突出孩子的善性,教导孩子抑制和磨去自己的魔性。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明善恶、通情达理,而不是养成动辄就以哭闹钳制父母、越来越任性妄为的坏习惯与不良性格。


    明慧网版权所有 © 1999-2009 MINGHUI.ORG
      推荐给朋友
      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