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轮功
修炼园地
社会支持
时事评论
海外消息
大陆消息
明慧期刊
技术参考
天人之际
 
 法轮功简介  
 法轮功简介  
 如何开始学炼法轮功  
 如何开始学炼法轮功  
 法轮大法原著  
 法轮大法原著  
 普度◇济世  
 普度◇济世  
 大法炼功音乐  
 大法炼功音乐  
 正法之路图片展  
 正法之路图片展  
 健康调查报告  
 健康调查报告  
 
 个人修炼  
 个人修炼  
 正法修炼  
 正法修炼  
 修炼传神奇   
 修炼传神奇   
 小弟子园地  
 小弟子园地  
 初学园地   
 初学园地   
 古代修炼故事   
 古代修炼故事   
 
 缘归大法  
 缘归大法  
 道德升华  
 道德升华  
 祛病健身  
 祛病健身  
 法理认识  
 法理认识  
 
 师父评语文章   
 师父评语文章   
 法理切磋   
 法理切磋   
 修炼经历  
 修炼经历  
 特别推荐  
 特别推荐  
 提高心性   
 提高心性   
 从新修炼   
 从新修炼   
 洪法经验交流   
 洪法经验交流   
 其它   
 其它   
 
 讲真相救度世人  
 讲真相救度世人  
 正念化解迫害  
 正念化解迫害  
 用言行证实大法  
 用言行证实大法  
 
 关于正法修炼  
 关于正法修炼  
 关于发正念  
 关于发正念  
 正信正行  
 正信正行  
 
 小朋友的修炼故事  
 小朋友的修炼故事  
 福宝宝童话集  
 福宝宝童话集  
 青少年学大法  
 青少年学大法  
 
 外界褒奖  
 外界褒奖  
 世人正行  
 世人正行  
 各界声援  
 各界声援  
 支持决议  
 支持决议  
 人心渐明  
 人心渐明  
 
 修者评论  
 修者评论  
 澄清事实  
 澄清事实  
 世道人情  
 世道人情  
 外界评论  
 外界评论  
 
 神韵晚会  
 神韵晚会  
 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  
 声援大陆  
 声援大陆  
 综合报道  
 综合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法律起诉  
 法律起诉  
 海外案例  
 海外案例  
 法会掠影  
 法会掠影  
 海外简讯  
 海外简讯  
 
 迫害详情  
 迫害详情  
 综合报道  
 综合报道  
 大陆简讯  
 大陆简讯  
 温故明今  
 温故明今  
 劝善信  
 劝善信  
 声明洗脑作废  
 声明洗脑作废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明慧周报   
 明慧周报   
 明慧周报海外版   
 明慧周报海外版   
 明慧周刊   
 明慧周刊   
 明慧周末   
 明慧周末   
 明慧广播   
 明慧广播   
 真相报章  
 真相报章  
 影视天地  
 影视天地  
 美术美工  
 美术美工  
 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电子书   
 电子书   
 其它   
 其它   
 
 综合性资料  
 综合性资料  
 地区性资料  
 地区性资料  
 专题性资料  
 专题性资料  
 
 电视片  
 电视片  
 动画  
 动画  
 闪画  
 闪画  
 
 连环画  
 连环画  
 漫画  
 漫画  
 绘画  
 绘画  
 洪法图片  
 洪法图片  
 贺卡  
 贺卡  
 光盘封面  
 光盘封面  
 其它  
 其它  
 
 歌曲演唱  
 歌曲演唱  
 器乐演奏  
 器乐演奏  
 歌词歌谱  
 歌词歌谱  
 
 小说  
 小说  
 剧本  
 剧本  
 寓言  
 寓言  
 诗歌  
 诗歌  
 民风  
 民风  
 儿歌  
 儿歌  
 对联  
 对联  
 其它  
 其它  
 
 网络突破  
 网络突破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  
 印刷技术  
 印刷技术  
 排版技术  
 排版技术  
 VCD制作  
 VCD制作  
 条幅及标贴  
 条幅及标贴  
 手机安全  
 手机安全  
 磁带制作  
 磁带制作  
 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  
 图片和摄影  
 图片和摄影  
 其它  
 其它  
 
 善恶报应  
 善恶报应  
 警世预言   
 警世预言   
 生命奥秘   
 生命奥秘   
 科学我见   
 科学我见   
 宇宙时空   
 宇宙时空   
 文史漫谈   
 文史漫谈   
 其它   
 其它   
 
 善报  
 善报  
 恶报  
 恶报  
 
 
  • 按日浏览  
  • 订阅明慧  
  •  
     
  • 酷刑写真集(图)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女子劳教所造成多人双手致残
  • 河南淮阳鲁台派出所给怀孕九个多月的妇女强行引产
  • 小册子:慧声——献给中学生朋友(第4期)
  • 一对母子的修炼故事
  • 读《转法轮》的奇迹
  • 从36年前的奥运会说起(图)
  • 一件棉大衣的故事
  • 江泽民集团“毁不了她的心,就毁她的容”(图)
  • “看这漫画就知道是卖假药的人编的”
  •  

    首页 > 技术参考 > VCD制作


    低配置电脑+Win98系统全速稳定刻录VCD的重要经验(图)


     
      打印机版


    【明慧网2004年3月15日】

  • 下载DOC文件

    ◎组建“1拖2”同步全速刻录系统
    ◎各种Windows系统下全速稳定刻录VCD

    前言
    要点
    一。关于全速刻录和DMA
    1.全速刻录
    2.“1拖2”刻录系统的问题
    3.DMA
    二。Win98下打开DMA的方法
    1.Win98下打开DMA的一般方法
    2.自动打开DMA的驱动程序
    3.“低配置电脑+Win98”带1台刻录机全速刻录的经验
    三。组建“1拖2”同步全速刻录系统(拖机)
    1.对低配置电脑的要求
    2.对刻录机的要求
    3.两台刻录机的安装方式
    4.对Win98系统的要求
    5.其他设定
    四。关于Win2000、WinXP系统打开DMA
    1.打开Win2000(专业版)的DMA
    2.关于WinXP(专业版)的DMA
    3.“1拖2”刻录系统
    五。体会和建议
    六。本文局限性

    前言

    一直有同修在讨论有关刻录速度和选择Windows系统的问题,本文介绍我们的一点经验,也许能提供关键性的帮助。

    我们主要使用“低配置电脑+Win98系统”刻录VCD,所以这方面的经验多一些,同时在不同配置电脑和不同Windows系统(Win2000专业版、WinXP专业版)上做过短期测试。刻录软件一直用Nero5.5.9.9。

    文章较长,可能谈到很多关键性问题,诚望同修耐心看完,取长补短;如果发现问题和错误,请同修及时指正。

    要点

    对刻录而言,是否打开IDE设备(硬盘和刻录机)的DMA传送模式特别关键。打开DMA传送模式能带来以下好处:
    (1)刻录缓冲区稳定、饱和,刻录机能以最佳状态刻录,并最大程度保证VCD的质量。
    (2)Win98、Win2000、WinXP系统下的刻录速度相同
    (3)低配置电脑与高配置电脑的刻录速度和质量没有区别
    (4)低配置电脑/Win98系统下,也能全速刻录VCD,并能组建“1拖2”同步全速刻录系统
    (5)刻录时可适当运行其它(大型)应用程序,不易导致刻录失败。

    文章结构:
    一。关于全速刻录和DMA
    二。Win98下打开DMA的方法
    三。组建“1拖2”同步全速刻录系统(以“低配置电脑+Win98系统”为例)
    四。Win2000、WinXP系统打开DMA的方法
    五。体会和建议

    一。关于全速刻录和DMA

    1.全速刻录

    “全速刻录”的解释:刻录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传送给刻录机的数据是否连续、稳定,满足刻录需要。如果刻录过程中数据一直高速稳定地传给刻录机,使刻录机缓冲区(缓存)始终处于饱和状态,这种条件下刻录速度最快(也最稳定),所以称之为“全速刻录”,实际就是刻录机在最佳状态下刻录。

    不同的刻录速度设定下有不同的“全速”。举例说明:比如设定以16X刻录,如果数据供应充分,刻录机一直以16X(2400KB/S)刻录,刻完一张700M光盘需要的时间是:700*1024/2400=300秒,大约5分钟(700是指700M光盘容量,1M=1024KB),这里的5分钟就是16X下刻录机“全速刻录”需要的时间(受光盘质量等因素影响,实际大约需要5分钟多一点)。

    “全速刻录”刻录稳定,所以这种条件下刻出的VCD质量应该是最好的。(图1所示)

    要想全速刻录,就必须打开IDE设备的DMA传送模式(以下简称“打开DMA”)。否则,无论电脑配置多好,也没有用。而一旦打开DMA,低配置电脑与高配置电脑在刻录速度和质量上没有区别。


    如果不打开DMA,数据供应不上时,刻录机就要暂停刻录,等待数据供应上来(不带“防刻死”技术的刻录机,此时就要刻录失败),然后继续刻录。这样,刻一刻、停一停……刻完一张盘的时间就拖长,甚至比正常刻录(“全速刻录”)时间长很多。(如图2示:与图1相比,同样是1分30秒,速度慢了近1倍)。

    这个问题低速时(2X~12X)不明显,速度越高(16X以上)问题越突出,而且与电脑配置好坏无关,即使在CPU1.7G/256M内存的电脑上,只要不打开DMA,也是一样慢(12X以下区别不大)。

    我想,这种情况下刻录出的VCD应该没有“全速刻录”条件下的质量好,原因是:按照有些刻录机的工作原理,刻录机每次因数据欠载等待时,都会在光盘上留下一处特别小的空白区,象极小的缝隙一样。等待越多,这种缝隙越多。所以有的刻录机厂商宣称自己产品的“缝隙”能够达到多么小,甚至是“无缝链接”(意思是缝隙极小)。一般,这种“缝隙”不影响正常播放,但是没有这些“缝隙”岂不更好,打开DMA在“全速刻录”条件下就能做到。

    明慧网2004年2月27日《闪画教程:制作VCD母盘的方法》,刻录母盘,24X竟用了13分44秒,这很不正常(正常全速刻录大约只需4分钟)。请特别注意检查这种母盘的质量。我有一次用24X刻录,也用了10几分钟,结果很多盘都不正常(当时我的电脑系统安装了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详见本文后面的说明)。

    下面列出不同刻速设定下的最佳刻录速度(各种Windows系统和配置的电脑上都是这个结果)。

    测试条件:LG48X刻录机仿真刻录,700M/80minCD-R,打开DMA

    刻录速度设定	最快速度(“全速”)
    48X 2分37秒
    40X 2分53秒
    32X 3分17秒
    24X 3分57秒
    16X 5分20秒
    12X 7分12秒

    不同品牌、型号的刻录机,数据有微小差别,但是相差不应太大。实际刻录比仿真刻录慢点,而且受光盘质量影响。

    2.“1拖2”刻录系统的问题

    组建“1拖2”刻录系统时(1台电脑带2个刻录机),如果没有打开DMA,不但出现缓冲区不足的情况,而且2个刻录机互相牵制,表现为这个刻几秒,那个刻几秒……交替刻录,不能同步刻录(每个刻录机都互不干扰地全速刻录),更谈不上全速,效率未必高。质量可能没有保证。(图3所示)。

    打开DMA后,2个刻录机同步、全速刻录,速度快而稳(图4所示)。

    可以看到,没打开DMA,4分21秒只完成37%;打开DMA,4分18秒已经完成82%!这种条件下刻出的VCD质量应该更有保证。

    我们发现,2个刻录机的安装方式有些讲究,不是怎么装都能做到“同步全速刻录”。明慧网2004年1月10日的文章《图文教程:如何利用已有电脑组装1拖2的刻录系统》中介绍,2个刻录机接在主板IDE2接口同一根数据线上。我们发现(用Nero5.5.9.9),这样不能同步全速刻录(Win98、Win2000、WinXP下都不行),可能会出现图3那种情况;即使打开DMA,2个刻录机也会互相牵制(在《第三部分:组建“1拖2”同步全速刻录系统》详细说明)。

    3.DMA

    一位搞刻录的朋友告诉我:“刻录要打开DMA”。我们的经验都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刻录实践得到的。
    DMA,计算机术语叫“直接内存访问/存取”。在Windows的系统设备中有Direct Memory Access Controller(直接内存访问控制器),我想DMA可能就是Direct Memory Access的缩写吧(我所知有限)。

    我体会,打开DMA的好处有:

    (1)如前所述,直接保证了缓冲区稳定饱和,刻录机以最快速度、最稳定状态刻录。Win98、Win2000、WinXP系统都是如此,只不过WinXP系统安装时默认打开DMA,而Win98、Win2000默认不打开。

    (2)硬盘速度更快、运行程序和拷贝文件(数据传输)速度大大加快

    这是打开DMA前后硬盘速度的对比:

    DMA状态

    不打开DMA

    打开DMA

    硬盘速度 (KB/S

    C:\

    6073

    56960

     

    D:\

    6778

    48204
      E:\ 7001 51904
      F:\ 6861 49216
    (7200转硬盘,用Nero测试:文件→设置→缓存→测试所有硬盘速度)

    可见,打开DMA后,硬盘速度提高近10倍。(不同的硬盘,速度提高大小程度应该不同。)

    (3)刻录时可适当运行其它(大型)应用程序,不易导致刻录失败。

    一般,刻录时运行其它应用程序很困难,特别是对于低配置电脑和不带“防刻死”技术的刻录机,容易导致刻录失败。即使是配置好的电脑,如果没打开DMA,也有这种危险。

    打开DMA后,对于低配置电脑,运行其它程序时,刻录失败的危险大大减小(当然,为保证VCD质量,最好不这样做)。

    对于高配置电脑,刻录同时可做其它工作,对刻录影响很小。我们测试:在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上(CPU1.7G/256MDDR内存),在24X单机刻录VCD的同时,打开EO-Video把RA录象转换MPEG格式持续几小时;或进行打印工作;在以24X“1拖2”刻录VCD的同时,打开2个MPEG电影、1个VCD、1个Word、1个网页文件,各个刻录缓冲区依然稳定饱和,全速刻录(刚打开一个程序时对缓冲有少许影响)。当然,这是为了测试,说明打开DMA后能同时适当做其它工作,正常刻录时,还是不这样做更保险!特别电脑配置不高时,保证VCD质量最重要。

    我猜测:打开DMA刻录时,可能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数据处理过程(直接内存访问/存取),数据传送更直接;同时电脑可能默认划分出专门大小的内存保证刻录任务,余下的内存供电脑完成其它程序,只有在运行其它程序内存不足时,才“不得不占用”划分给刻录的内存,所以刻录时缓冲稳定,速度快,又能适当运行其它程序。

    二。Win98下打开DMA的方法

    实际上,Win98下,有人已经打开DMA了,只是他不知道,这样就能全速刻录。有人没打开DMA,刻录就很慢,那么为了提高速度,就想办法升级电脑,可是如果不打开DMA,还是没有效果。除非换成WinXP,因为WinXP在安装时默认打开所有IDE设备的DMA传送模式(这可能是很多人青睐WinXP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单就刻录而言,我个人感觉Win98与Win2000、WinXP系统没有差别,反倒是Win98更简洁明快。)

    1.Win98下打开DMA的一般方法

    (1)打开硬盘的DMA

    ①右键单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点【属性】→【设备管理器】(或者打开【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
    ②点开【磁盘驱动器】前的“+”号,选中【GENERICIDEDISKTYPE47】(注:TYPE后也可能是其它数字,根据你的电脑而定)→【属性】(或直接双击)→【设置】出现图5

    ③选中“DMA”,系统弹出一个警告(图6),不管它,点【确定】→【确定】
    (注:很多人不敢打开DMA模式,就是因为这个警告。实际上,只要不是特别古老的硬盘,都支持DMA.而且WinXP系统在安装时已经默认打开DMA.)

    (2)打开刻录机的DMA模式

    与打开硬盘DMA类似,在【设备管理器】窗口,点开【CDROM】前的“+”号→选中【HL-DT-STCD-RWGCE-8481B】(你的刻录机)→【属性】→【设置】出现图7→选中“DMA”,系统弹出警告→点【确定】→【确定】(如果有2个刻录机,都要这样打开DMA)。

    (3)系统重启

    完成上面2步后,点【设备管理器】窗口中的【确定】,系统提示必须重启。点【是】,电脑重启后即打开DMA。

    (4)其他

    有文章介绍,对于VIA(威盛)芯片的主板,有个提升硬盘性能的设置:【设备管理器】窗口,在“硬盘控制器”中选择VIA Bus Master PCI IDE Controller→【属性】→【设置】,选定“启用两个IDE通道”。

    2.自动打开DMA的驱动程序

    Win98下,如果安装了某些驱动程序,能自动打开DMA。

    (1)对于使用VIA(威盛)芯片的主板,安装VIA的四合一驱动时,(我记得)有个默认选项:“打开DMA模式(Open DMA Mode)”,所以只要按默认安装,DMA模式自动打开。(如果没打开,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打开。)

    (2)对于使用Intel(英特尔)芯片的主板,按照1所述的一般方法打开【GENERIC IDE DISK TYPE 47】时(图4),如果找不到“DMA”选项,是因为安装过Intel的这个驱动程序: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开始”→“程序”中能看到),安装它以后DMA也是自动打开的。

    注意:我以前一直没装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而是自己打开DMA,最近为了测试才安装,装完后遇到两个问题:
    ①用24X的LG刻录机,刻录速度很慢(10几分钟/700MCD-R),而且连续刻坏好几张盘;而装上48X的LG刻录机,却正常全速刻录(没有大量测试)。
    ②硬盘的速度没有一般打开DMA时快。

    我不清楚怎么回事。为了保险,我最后还是把它卸载掉了,用一般方法打开DMA刻录,因为以前一直这样做,心里有底。

    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并不是必须安装的,不装并不影响使用。据Intel说是为提高应用程序和系统的性能而设计的,我觉得,如果反而成了刻录的障碍,就不如不装(当然,目前还不确定)。

    3.“低配置电脑+Win98”带1台刻录机全速刻录的经验

    低配置电脑通常运行Win98很流畅,运行Win2000或WinXP很吃力。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打开DMA,“低配置电脑+Win98”带1台刻录机,刻录速度和质量与高配置电脑没有区别。具体经验:

    (1)Win98系统一定要打开DMA。
    即使是低速(2X~8X)刻录,最好也打开DMA,使系统运行更稳定。

    (2)电脑最低配置:

    我们测试成功的是:

    ①CPU/主频350M(K6-Ⅱ)、内存64M,MVP4主板

    这个电脑带1台48XLG刻录机,缓冲区一直饱和,全速稳定刻录,与XP系统基本一样(48X:3分钟左右/700MCD-R,24X:4分钟左右。为保证质量,实际刻录时只用24X,VCD质量没问题)。

    注:这种条件下没有长期大量刻录,只是为了测试。我们大量刻录时另外加了64M内存,其它都没变(实际刻录时只有120M内存,另外8M划给显卡),而且是“1拖2”全速刻录。

    ②PⅡ266的笔记本,内存64M

    通过PCMCIA→USB2.0转接卡,外接USB2.0→IDE外置移动光驱盒,装LG48X刻录机,16X到48X都刻录过,结果同上(这种条件下没有长期大量的刻录。明慧文章中有同修详细介绍过这种刻录方式)。

    因此,我个人觉得,比以上配置好的电脑,带1台48X刻录机,全速稳定刻录应该没问题。当然,配置越高越好,看自己的条件和需要了。

    (3)刻录机安装方式:
    发现刻录机只能按照以下两种方式安装,才能全速稳定刻录:

    方式1:主板IDE1接口:用高速数据线(80股线的,又称66线),刻录机接在从属设备位置(Slave)。图8所示

    方式2:主板IDE1接口:40或80股线的均可(40股线是低速线,又称33线),接硬盘;
    主板IDE2接口:刻录机接在主设备位置(Master)。图9所示

    说明:
    ①80股线的数据线明显比40股的线细密。40股的33线速度慢。二者价格相差很小,80线的才几块钱一条。②跳线的设置,不明白的同修可以参考明慧网2004年1月10日的文章《图文教程:如何利用已有电脑组装1拖2的刻录系统》,里面讲得很清楚。

    三。组建“1拖2”同步全速刻录系统(拖机)

    这里的“1拖2”全速刻录拖机,不是普通的“1拖2”,而是2台刻录机能同步全速刻录。
    仍以“低配置电脑+Win98系统下”为例,对于更高配置电脑和其它操作系统,方法与此类似。

    1.对低配置电脑的要求

    (1)我们组建“1拖2”全速刻录拖机的电脑,最低配置是:CPU/主频350M(K6-Ⅱ)、内存120M(64M内存不行),硬盘容量适合即可,速度快的7200转硬盘更好。

    (2)连接硬盘与主板IDE1口的数据线,必须用80股的高速数据线

    我们用这种电脑“1拖2”刻录已经很长时间了,没发现问题。比它配置更好的电脑,应该更能胜任。

    2.对刻录机的要求

    2台品牌、型号、各项参数完全一样的刻录机,否则可能很难同步刻录,互相牵制很严重(使用其它刻录软件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没试过)。

    3.两台刻录机的安装方式

    经过多次摸索和测试,发现只有下面这种安装方式能够实现2台刻录机同步全速刻录。

    安装方式:
    〖主板IDE1接口〗:高速数据线(80线),硬盘(主)+刻录机1(从)
    〖主板IDE2接口〗:数据线(40或80线均可),刻录机2(主)+(从)设备(可以装个普通光驱)
    (图10)

    其它安装方式,即使打开DMA,2台刻录机仍互相牵制,刻录不稳,速度很慢(图3),VCD质量没有保证。

    4.对Win98系统的要求

    打开所有IDE设备(硬盘和2台刻录机)的DMA传送模式。注意:IDE2上从设备(图10中普通光驱)的DMA始终打不开,可能是Win98不支持,所以这个位置即使装上刻录机也不能全速刻录。

    5.其他设置

    如果你的VCD是那种放入光驱能自动播放的,还必须取消刻录机的自动插入通告,否则光盘刻完后,在被弹出刻录机之前容易自动播放,弹出光盘时造成蓝屏。

    方法:在打开刻录机DMA的画面上取消自动插入通告(图11)

    四。关于Win2000、WinXP系统打开DMA

    我们发现,对于Win98、Win2000专业版、WinXP专业版系统,只要打开DMA,都能同样实现全速刻录。原因在于打开DMA后,保证了刻录时的数据传输,此时决定刻录速度的只有刻录机本身,所以是一致的。

    1.打开Win2000(专业版)的DMA

    Win2000(专业版)在安装时,默认打开引导硬盘的DMA,而光驱和刻录机的DMA默认不打开。(即:只打开IDE1上主设备的DMA)。需要手动打开DMA。

    首先把刻录机或光驱装好,然后开机:

    右键单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点【属性】→【设备管理器】,点开【IDEATA/ATAPI控制器】前的“+”号,右键单击【PrimaryIDEChannel】→点【属性】→【高级设置】,出现(图12),按图中所示,选择【DMA(若可用)】→点【确定】;

    同样,右键单击【SecondaryIDEChannel】→点【属性】,把设备0和设备1的传送模式都改为【DMA(若可用)】→点【确定】。最后按照提示重启,DMA就打开了。

    2.关于WinXP(专业版)的DMA

    WinXP安装时,已经默认打开所有DMA。
    查看DMA状态:
    【我的电脑】→【属性】→【设备管理器】,点开【IDEATA/ATAPI控制器】前的“+”号,右键单击【主要IDE通道】→点【属性】→【高级设置】,出现(图13)

    如果把各项都改为“仅PIO模式”,刻录速度就与没打开DMA的Win98和Win2000一样。
    如果安装了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图中设置DMA的选项消失。

    3.“1拖2”刻录系统

    Win2000和WinXP系统安装“1拖2”的方法与Win98一样。

    我们发现,对于Win98系统,插在IDE2接口上的数据线,其从位置上的设备(图10中的普通光驱),DMA打不开;Win2000和WinXP下好象能打开,但是同一根数据线接2个刻录机仍互相牵制,所以只能使用图10的安装方式。

    五。体会和建议

    1.充分利用现有电脑

    我们体会,单纯刻录VCD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电脑,配置低的电脑也能胜任。因此,如果同修手里有类似的电脑,没必要淘汰,可以参照本文的经验,安装1台或2台刻录机,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刻录方面,高配置电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刻录时还能做其他工作。

    2.遍地开花建立低成本全能型资料点

    基于以上经验,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购买一台配置不高的二手台式电脑,安装Win98(或双系统),既能打印,又能刻录(单机或“1拖2”),甚至上网(只要有这个技术能力),几乎具备资料点的所有功能,称得上是“低成本全能型资料点”。

    (1)单从刻录VCD来看,这套设备能完成小型拷贝机的工作,而与购买专门拷贝机相比,成本大大降低。拷贝机只能复制光盘,电脑功能更多。

    (2)容易建立:即使是不会用电脑的同修,也很容易掌握打印、刻录的基本操作,VCD镜像文件可以用移动硬盘传递。

    (3)粗略估计,这套设备的成本大概需要1300(带1个刻录机)~1600多元(带2个刻录机):
    二手台式电脑:
    ◇赛扬CPU(主频850M,850M以下的更便宜)——130元
    ◇128M内存——120元
    ◇整合声、显卡的810主板——120元
    ◇硬盘——300元(旧的西部数据40G/7200转);500~600元(新的80G/7200转)。不要买IBM硬盘,易坏。
    ◇彩色显示器——200元左右,国际品牌(别买国内品牌)。
    ◇电源:选好点的(大概20元上下)或者买个新的(长城、大水牛等,130上下吧,我不太了解),电源好坏其实很重要。
    ◇机箱:为了灵活,可以不要。或者选旧的,很便宜,很好的带电源才40元左右。如果“1拖2”,要选至少带2个光驱位置的机箱。
    电脑成本:接近1000元(硬盘用容量小的成本更低;硬盘和电源用新的,大概1400元)
    新刻录机:每个300多元。

    (4)关于对二手设备的顾虑:

    有同修可能认为应该用新设备、好设备做大法工作,我以前也这样想,现在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对于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只要能满足工作需要,运行稳定,就没问题,与新旧的关系不大,不涉及损耗问题;而对于如刻录机,光盘等耗材类产品,应该尽量用好的,保证真象资料的质量。(选购二手设备需要一定经验,并要商家提供一定时间内的保修或保换。)

    3.其他经验

    (1)对于制作VCD母盘,有同修告诉我最好用低倍速(2X~8X),越低越好,原因是:低速刻录时,激光照射刻录区的时间相对较长,对光盘的染料烧录充分,类似“刻痕”更深一样,使刻上的数据更加“清晰”、“稳固”,适合做母盘,经久耐用。较高速刻录的母盘,虽然播放没问题,但是从原理和母盘要承担的功能来看,可能不很合适。刻速太高导致VCD质量不好,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2)我们一直是从硬盘的镜像文件大量刻录光盘,而且资料点间也尽量用移动硬盘传递镜像文件,保证质量。同修介绍过,VCD光盘不是普通数据格式,不带校验功能,如果传递母盘,拿到的人还要再从光驱读取、复制成镜像文件才能大量刻录,容易使VCD质量下降(拷贝机好象只能用母盘)。

    (3)我们体会,16X刻录噪音小,刻一张700的盘,5分钟多点;24X刻录有一定噪音,刻一张约4分钟。我们用LG48X刻录机,二者刻录质量没发现区别。选哪种刻速,主要由需求数量而定,量大时用24X快不少,特别“1拖2”时,每天刻200张盘很轻松。

    (4)一般,每个刻录机刻完10张盘时,就暂停(不向刻录机内放入空白光盘,刻录机处于等待光盘状态),让刻录机休息大约10分钟,然后再放入空白光盘,接着刻录。与刻录很多张盘时再休息相比,好象这样对刻录机更有好处。

    (5)注意观察光盘支持的最高速度,刻录时选择低于最高速度的设置,比较保险。例如光盘最高支持32X,要选择24X或24X以下刻录。

    4.关于Win98系统

    不要轻易放弃Win98系统,它也能全速刻录了。如果需要,可以安装双系统。

    我体会,Win98对各种软件的兼容性是最好的,Win2000我碰到过不能正常播放VCD的情况。而且据我知道,大陆网吧大多安装Win98系统,熟悉Win98对网吧上网有好处。

    六。本文局限性

    我们并不专业,以上经验,是通过别人的帮助和自己摸索,在现有设备上获得的,刻录软件也一直使用Nero5.5.9.9,可能有一定局限性,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 明慧网版权所有 © 1999-2004 MINGHUI.ORG
      推荐给朋友
      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