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2002年10月24日】(四)遥视功能(Remote Viewing):跨洲遥视实验(下)
马瑞林是如何身在美国而看到远在罗马的艾尔马所处之地的呢?她说,早晨十一点对于她并不是很好的实验时间,她总是等到实验开始之时才坐下,而且也不采用放松措施。坐下后,她将艾尔马的脸作为聚焦点来集中注意力,并在心里不断地想,“他在哪里?”过一会儿,她脑中就会有一些印象。通常先出现一些线条,紧接就会有较完整的图案出现。有时,图像会很清晰,她就用笔记录或描画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脑中的图像非常清晰完整时,如果动念加入自己的思维分析,而不是静静观察,被试获得的遥视图案的准确性会受影响(Targ &Puthoff,1977)。例如,1979年11月8日马瑞林的报告中描述到:
“飞机跑道?红灯。结实下陷的路面。艾尔马看起来冷漠而心不在焉。地上有个洞。一个状似蜡烛的东西。花---也许不是真花。可能是画的。在室外。看到天空黑暗。风大且寒冷。有东西冲上天空。”
十五分钟后,马瑞林对图像进行了加入分析:
“不知何故,脑中浮现一艘船。我的印象是户外,而且艾尔马在某种----我不知‘机构’是不是合适的词----某种地方。不是私人房屋或此类东西----某种----公共设施。他站在主要建筑之外,但他能看到这建筑。他可能在一个停车场或与那个建筑相接的一块地里。我想说是机场,但这么说过分具体了。那有些人和活动,但人们离艾尔马不是很近。”
在后来这段加入分析的叙述中,马瑞林搀杂了她几个月前看到的一幅有关机场的画的景象。事实上,遥视现场是罗马国际机场。艾尔马正站在机场主建筑旁的一座小山上。当时天气寒冷,风大。小山附近的地面上有一些洞,是秘密挖掘者寻找罗马古币时留下的。马瑞林动用思维分析后获得的图像反不如之前的准确。
美国政府在1970年代初成立了斯坦福研究院(SRI),1990年设立了应用科学国际联合所(SAIC),用以研究人体潜能,尤其是遥视功能,试图将其应用到政府工作中,如情报部门,反恐怖活动。SRI 和SAIC分别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影响遥视功能的各种因素。一批著名的物理学家(其中一位曾获诺贝尔奖),心理学家,统计学家,神经学家,天文学家和医学家参与了实验研究。
一次实验中,两位被试居然辨出了西弗吉尼亚的秘密地下军事基地。其中一位竟非常精确地说出了基地的人员和密码。基地不知何以泄密还派人调查原委。其实,是被试按实验要求描述完那里的地上景象后,不自觉地进一步观察而获得的保密信息。此人甚至看到当时苏联的乌拉尔也有类似基地。后来,他的描述得到情侦人员的确凿证实(Puthoff & Targ, 1975; Utts,1996)。
近年的大量实验在不同的文化人群和不同实验状况下重复验证了遥视功能的存在。有些人天生具备较强的遥视功能,有些人经过训练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功能(Utts, 1996),但是,产生这种功能的人体机制科学家们还不甚明了。
人居然能准确地“看到”千万里之遥的事物,显然不是表面身体的感官在起作用,但除了感官,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也不能在可见的生理组织上找到遥视功能的基础。
其实,我们人体结构在各个空间中极其复杂,并非象表现在肉眼可见的物质空间的这种形态。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人体周围存在着一个场,这个场和宇宙有着对应的关系;宇宙中的事物在这个场中都有其影像存在。人的遥视功能就是看他自己空间场范围之内的东西。马瑞林人在美国,但欧洲的景象会映在她的场中,她便能观察得到了。但是,场中的影像会受人意念的影响,也叫随心而化,所以观察时加入分析会影响遥视景象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Gruber, E. R. Psi, methodology and the social context. In W. G. Roll (Ed.), Research in Parapsychology, 1979. metuchen, N. J.:Scarecrow Press, 1980.
Puthoff, H. E. & Targ, R. Perceptual augmentation techniques: Part two-research report.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Final Report, Dec. 1. ,1975.
Schlitz, M., & Gruber, E. Transcontinental remote viewing.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1980, 44, 305-317.
Targ, R., & Puthoff, H. E. Mind reach. New York: Delacorte Press/Ekeanor Friede,1977.
Utts, J. An assessment of the evidence for psychic funtioning.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1996, 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