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以前,公历采用儒略历,一年365天,每四年加一闰日,平均一年365.25日,而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日积月累,到1582年,两者相差10天。为抵消这个差数,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进行了历法改革,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日定为10月15日,并采用400年制97个闰日的法则,整百年只有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这样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要3300多年才与回归年的长度相差一天,这种历法被称为格里高利历。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干支三合历,即太阳视运动的回归年、月球视运动的朔望月以及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干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干地支相组合,从甲子、乙丑到癸亥,共60个,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俗称六十花甲子。用干支不间断不混乱地纪日,在中国至少有3600多年的历史。
儒略历中1月1日为甲子日的年份很固定,每80年出现一次,如公元10年,公元90年……1530年。但无论公元后,还是追溯至公元以前,公历的世纪元旦从没碰上过甲子日。改为格里高利后,元旦逢甲子日的年份变得很不固定,少则相差20多年,多则相隔100多年,上一次是1944年。
百年来人类历经肉体与精神的无数苦难,不堪回首;在东方,中国人以「天时、地利、人和」表述了对人间祥和最高境界的祈求,而即将到来的2001年1月1日──公历元旦巧逢农历甲子日,或应为新纪元的开始。
(原载小参考)